分享

浅谈农业物联网

发布时间:2020/09/08 16:38:38
一、农业物联网的类别
农业物联网,即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的物联网,可以为大棚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物联网主要可分为“监测”和“控制”两类:
1.监测 主要功能是收集数据,通过专用设备,对环境中的光、温、水、汽等定量的收集并展示;
2.控制 建立在数据收集和算法上,通过运算决策控制机器进行农事操作,例如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临界值时打开灌溉设备浇水。
二、农业物联网产品的困境
目前国内许多农业园区使用了物联网系统,但大多没能通过这套系统获取更多的收益,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1.国内系统大多引自国外无土栽培系统,而无土栽培一般使用玻璃温室,基质稳定,容易建立精确的作物模型;国内露天土壤栽培占绝对主导地位,设备的工作环境与国外差异巨大,且由于环境变化等因素,建立作物模型更困难;
2.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地头一般不具备物联网系统必须的电、网等条件;
3.维护成本高 设备分散、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造成设备易损坏都会推高维护成本;
4.学习成本高 农业物联网作为新鲜事物,有自身的逻辑,实际用户多为农民,掌握使用方法需要较多时间;
5.行业特点 农业产值低,用户难负担高价产品。
三、农业物联网产品的优化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物联网系统开发企业要做出相应的优化:
1.根据国内农业现状,开发基于土壤栽培的低成本方案;
2.选用太阳能等便捷能源,了利用无线网络传输;
3.改进生产工艺,针对农业设计专业产品,做到防水防潮、抗老化、抗阳光;
4.做到功能简单实用、人性化,让使用者更快上手。
四、农业物联网产品的应用案例
种植户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农事操作,是“控制”的范畴,目前物联网系统还需要与经验丰富的农业从业者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需要更合理的“控制”。
案例1:河北大棚葡萄农户,通过在手机上实时查看温度数据,可以精准地控制萌芽时棚内温度,保证早萌芽,芽壮芽齐。
案例2:云南基地农户,晚上睡前手机上查看温度,及时启动供暖设备,避免萌芽时容易发生的冻害,保证了第一茬果实的丰收,获得高收益;
五、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物联网实现了“能用”,有信息的收集和展示功能,下一步会是“好用”,比如建立小麦的种植模型,能指导小麦种植;最后是“个性化”,有人想种高筋小麦,有人想种低筋小麦,系统根据不同的需求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大田农业朝着规模化发展,有观点认为,解决规模化种植难盈利的关键因素是“看见”,对“看见”有两方面解读,一是图像可视,足不出户看到地里作物的长势;二是环境数据可视,精准看到田间的温湿度等信息;三是财务数据可视,明确知道花了多少钱,用在了什么地方。
物联网系统会让农业可以“看见”。
未来,随着信息积累、科技进步、从业者知识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发展,物联网的“控制”功能会越来越实用,让种地变得更轻松、便捷、高效、精准。


Related reading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手机站二维码

电话:010-62872618 /1810128933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88号2号楼南配楼三层3017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科维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威盟科技   京ICP备2020035133号   营业执照公示网站地图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