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土配方施肥的依据

发布时间:2020/10/31 14:57:17
施肥要达到合理,实现其培肥能力和营养作物的目的,除了有数量多、质量好的肥料,还要“巧”施,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因此,合理施肥必须找出正确的施肥依据,才能真正做到施肥合理。即要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土壤的理化性质、肥料的种类和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分配和施用,才能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增产效益。

(一)、作物特性
作物的营养特性是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效果,必须了解各种作物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
1、不同作物所需养分数量、比例、形态不同。
2、不同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不同。

(二)、土壤条件
1、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化学肥料溶解和有机肥料矿化的必要条件,养分的扩散和质流的形成,以及根系吸收养分,都必须通过水分来进行。因此,在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的年份,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也不相同。
2、土壤通气状况:作物生长在通气性良好的土壤上,吸收养分较多;在排水不良或板结的土壤中,通气性能不良,养分吸收较少。
3、土壤保肥性:土壤的保肥性是指土壤对养分吸收和保持的能力,它是土壤肥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4、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供给作物养分的能力。它不仅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关,而且与土壤养分的释放有关。
5、土壤PH值:土壤PH值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很大,是“因土施肥”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PH值为6.8时,有效氮含量较高。当PH值为6—7.5时,有效磷含量较高,而当PH值大于7.5时,可溶性磷又逐渐减少。

(三)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与施肥也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其中以温度、降水及光照影响最大。

(四)肥料性质

不同的肥料具有不同的性质。肥料养分含量的多少,溶解度和移动性的大小,以及酸碱性质、肥料的副成分等,都关系到肥料的合理施用和肥效的发挥。
Related reading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手机站二维码

电话:010-62872618 /1810128933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88号2号楼南配楼三层3017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科维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威盟科技   京ICP备2020035133号   营业执照公示网站地图

微信咨询